:::

原住民部落發展願景
部落休閒觀光成為現今部落發展的趨勢,布農文教基金會則是這股趨勢的先驅,這也恰恰呼應了近年來台灣政府推動的觀光政策,如「挑戰二OO八:觀光客倍增計畫」、一鄉一特色等。在這股趨勢當中,我們看到了部落耆老藉由自己傳統知識成為部落地圖計畫的老師;失業勞工成為有機農場的農夫、解說員;林班揹工成為高山嚮導、工程師;家庭主婦變身編織產業的中堅,部落中族人在尊嚴與自立的信心中活出自己,不再是社會的沈重負擔。
布農基金會結合原住民部落發展的思維模式,與非營利機構的社會使命,使布農部落重現了生機。未來,期待您實際來參與布農續造希望工程的推動,成為布農永遠的好朋友,與布農攜手營造台灣最後一塊淨土─台東後山的美麗與多元。
過去,原住民們是以獵物種作的分享與換工形式,來達成部落的互助與扶持;現在布農部落透過產業經營來照護部落的弱勢。
已往非營利機構多以慈善救濟為發展主體,一脈仰賴政府與民間的資源來維持服務工作,然而一旦面臨環境不景氣、社會經濟遭逢衝擊、政府財政緊縮、失業率節節攀升時,社會福利機構相對的無法再從政府與民間得到充分資源。因此,布農文教基金會認為非營利機構必須走出慈善事業的迷思,讓募款不只是用在單一服務工作項目上,而是能發揮延續效益,建立永續發展的機制。
已往非營利機構多以慈善救濟為發展主體,一脈仰賴政府與民間的資源來維持服務工作,然而一旦面臨環境不景氣、社會經濟遭逢衝擊、政府財政緊縮、失業率節節攀升時,社會福利機構相對的無法再從政府與民間得到充分資源。因此,布農文教基金會認為非營利機構必須走出慈善事業的迷思,讓募款不只是用在單一服務工作項目上,而是能發揮延續效益,建立永續發展的機制。
布農基金會結合原住民部落發展的思維模式,與非營利機構的社會使命,使布農部落重現了生機。未來,期待您實際來參與布農續造希望工程的推動,成為布農永遠的好朋友,與布農攜手營造台灣最後一塊淨土─台東後山的美麗與多元。